發(fā)布日期:2011-12-08
信息來源: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對我們所處時代的特點作了極其深刻的概括?!稕Q議》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這個重要論斷表明,文化在國家歷史和世界歷史中的比重正在日益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我們的時代正在成為一個文化的時代。
文化時代,就是要求整個社會有更高精神追求的時代
文化時代,也就是文化興國的時代,就是以建設文化強國作為我們的歷史使命的時代。從精神層面說,這個時代要求整個社會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談到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時提出,要使我們國家成為一個“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把更高的精神追求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目標、一個標志,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要求。一個國家的物質生產上去了,物質生活富裕了,如果沒有高遠的精神追求,那么物質生產和社會發(fā)展最終會受到限制,這個國家就不可能有遠大的前途,天長日久,就會出現“人心的危機”。那將是十分危險的。
文化時代,就是創(chuàng)意的時代,就是追求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時代
我們很多人都意識到,文化時代,就是一個創(chuàng)意的時代。如果說,歷史上的技術時代,很大程度上是技術決定一切;歷史上的管理時代,很大程度上是工商管理決定一切,那么,在現在這個創(chuàng)意的時代,很大程度上是創(chuàng)意決定一切。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幾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從政府領導部門、學術研究機構到民間企業(yè),都強調“創(chuàng)意”,或者強調“文化創(chuàng)意”。
但是怎樣才能真正實現“創(chuàng)意”?這個問題我們并不清楚,或者多數人并不清楚。比如,全國各地設置了許多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但在這些園區(qū)中真正能實現“創(chuàng)意”的文化企業(yè)和文化產品并不多。又比如,我們的動漫產業(yè)在科技方面進展很快,但是缺乏藝術想象,缺乏創(chuàng)意,這成了一個制約我們動漫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又比如,我國的大學在數量上發(fā)展很快,但是我們的大學如何培養(yǎng)富有原創(chuàng)精神的人才,如何培養(yǎng)真正善于創(chuàng)意的人才,依然是令我們焦慮的課題。
在這個問題上,最近去世的“蘋果”電腦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給了我們極其重要的啟示。在喬布斯去世前半個月(9月19日),美國《福布斯》網站發(fā)表文章《喬布斯可以教給我們的十條經驗》,其中第一條就是:“最永久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藝術與科學的嫁接。”喬布斯指出,蘋果和其他所有計算機公司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蘋果一直設法嫁接藝術與科技。
這就是喬布斯這位天才留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示:藝術和科學的融合,藝術和高科技的嫁接,乃是創(chuàng)意的靈魂。
這個思想,其實錢學森先生晚年也一再對我們提示過。當時有記者采訪他,錢先生說,我現在歲數大了,小問題我不考慮了,我就考慮大問題。什么叫大問題呢?就是培養(yǎng)杰出人才的問題,怎么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問題。那么怎么培養(yǎng)杰出人才,怎么辦世界一流大學呢?錢學森提出一條,根據歷史經驗,也根據他本人的經驗,我們的大學教育要實行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其實不光錢老,季羨林先生晚年也一再強調人文和科學的結合。錢學森先生、季羨林先生提出的科學與藝術、科學與人文結合,不僅是對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歷史經驗的概括,而且是對我們這個創(chuàng)意時代所要求的天才的預見,和喬布斯的經驗完全一致。
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藝術與高科技的嫁接,不是一個局部性的問題,它在我們這個創(chuàng)意時代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不僅應該成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使用的指導原則,而且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一切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和高科技產業(yè)的指導原則。我們要從戰(zhàn)略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文化時代,就是一個高度重視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和人文導向的時代
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這個時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消費已經進入了一個空前旺盛的時期。人民群眾的需求,就是時代的需求、歷史的需求。我們不僅要從量的方面滿足廣大群眾的這種需求,而且要從質的方面滿足廣大群眾的這種需求。
文化產品從生產來說,不僅有一個技術問題,更重要的還有一個內容問題。例如我們的電影、電視有了高清技術、3D技術,但如果沒有內容那還是空的?,F階段我國文化產品的內容生產與內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向當代、面向國際的原創(chuàng)力不足,還不能與日本、美國等文化產業(yè)強國競爭。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當確立一個內容戰(zhàn)略,將文化產業(yè)的內容建設提到戰(zhàn)略高度。
文化產品從社會功能來說,不僅能提供娛樂消遣,更重要的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發(fā)展完美的人性。我們的文化產品應該體現一種文化精神,應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
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都不能脫離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又稱文化理念和文化理想,它應該貫穿在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之中。即使是商業(yè)片也不能只追求票房,不能不講求人文內涵,因為文化產品與物質產品不同,文化產品是精神產品,不能不考慮文化精神。文化產品既含有政治導向,同時也含有人文導向(包括價值導向、趣味、格調等等)。人文導向和政治導向有聯(lián)系,但不是一回事。有的作品政治導向沒多大問題,但人文導向有問題。因此,除了政治導向以外,我們還應該重視文化產業(yè)和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和人文導向。
重視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和人文導向,實施內容戰(zhàn)略,也許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當代藝術的經典化(扎根和提升);高雅文化的大眾化(融入當代趣味)。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有一個課題組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期望明年可以提供一個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文化時代,就是一個照亮中國文化的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關注。以我個人的體會,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并不怎么關注。但是進入21世紀,情況就大大改變。有人說世界各地出現了“漢語熱”,這可能有點夸張,但世界各地學習漢語的人數在不斷增加,這是事實。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的朋友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對中國文化表面的了解,例如中國的飲食、中國的功夫、中國的明星以及春節(jié)吃餃子、端午劃龍船等等,他們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內在的東西,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他們特別迫切希望了解中國當代文化的真實面貌。國際社會的這種需求,需要我們去應對。這種需求,同樣是時代的需求、歷史的需求。
一些國際社會的朋友說,他們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多少還知道一點,但對中國當代的文化幾乎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是說,對于國際社會來說,中國當代的國家文化形象不清晰、不突出。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在介紹和傳播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要特別注重介紹和傳播我國當代的文化經典和藝術經典。我們是否可以提出一個“中國當代文化”或“中國當代藝術”的概念,這種中國當代文化或中國當代藝術,應當是體現我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想的,是反映整個時代的。我們要運用國家力量同時通過學術界和文化市場向國內廣大群眾和國際社會推薦、介紹這種當代的文化經典、藝術經典,以及當代文化大家、藝術大家。這涉及我們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們當代的國家文化形象的問題。這應該是我們21世紀前30年或前50年文化發(fā)展、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我們當代是不是有文化經典、藝術經典呢?當然有,問題是它們沒有被人們足夠地關注,或者說,沒有被發(fā)現,沒有被照亮,沒有在莊重的國家舞臺上展示。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我相信,21世紀的時代之光,將把整個中國文化照亮——包括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包括中國的當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