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維護國際秩序的“中國貢獻”

發(fā)布日期:2019-09-2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不久前舉辦的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來自全球的數百位學者圍繞“中國與世界:70年的歷程”這一主題展開深入研討。觀點碰撞中,一個共識格外清晰:中國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中日益發(fā)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愿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鮮明地表達了中國的態(tài)度和立場。70年來,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弘揚萬隆精神,從“三個世界”的劃分到提出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從倡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處于怎樣的發(fā)展階段,中國從未停止對一個更加合理公正的國際秩序的追求和探索,中國人民始終與世界人民真誠相處、守望相助,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積極為世界和平發(fā)展作貢獻。
  70年來,中國以自己的和平發(fā)展,積極回應著“世界如何發(fā)展,人類去向何處”的時代命題?;厥讱v史,國際秩序往往建立在中心與邊緣、支配與被支配的不平等基礎之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感嘆,“和平總是地區(qū)性秩序,從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礎上”。近年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再次面臨“失序”的風險。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前進還是后退,人類面臨新的重大抉擇。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來越多人發(fā)現,從中國70年發(fā)展的經驗中,能找到解開世界治理難題的鑰匙。正如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呼吁的,國際社會“應歡迎中國提出的原則和倡議”。
  70年來,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理念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索,不僅改變了“強權即公理”的野蠻邏輯,也刷新了人們對國際秩序的理解和認知。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面對不同國家的不同利益、不同訴求,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面對與其他國家在領土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主張;面對大國與小國交往時可能出現的不平等現象,提出踐行“義利相兼,義重于利”的義利觀;面對仍然存在的霸權主義邏輯、零和博弈思維,提出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一系列主張,充分彰顯了“以和邦國”“和而不同”“天下為公”的理念和智慧。
  70年來,中國提出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方案,超越了傳統(tǒng)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為國際政治文明進步帶來機遇。當今世界,人類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國際政治文明,以克服霸權主義、零和博弈等陳舊理念。從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從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xié)定》,到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中國在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fā)展、文明交流、生態(tài)建設等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打破了一些人對中國發(fā)展“國強必霸”的偏見。中國倡導的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等價值觀,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精神一以貫之,更與當今世界對更加合理公正的國際秩序的追求高度一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100多年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與發(fā)展。”回想1935年,在即將抵達陜北時,毛澤東同志就曾寫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動人詩句。如今,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探索與貢獻之所以能贏得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認同,就在于契合了各國人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展望未來,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澆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夢想。
編輯:時金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