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聰明莫過“不聰明”

發(fā)布日期:2018-02-14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清代鄭板橋有句傳世名言叫“難得糊涂”,這實際上說的是一種境界和處世哲學(xué)。同樣的道理,在不少事情上,也不要過于“聰明”,或自以為聰明,有時“不聰明”其實是最大的聰明。
  曾被毛澤東稱贊為“政治開展,經(jīng)驗亦多”的袁國平,是新四軍政治工作的重要開拓者和領(lǐng)導(dǎo)人,在他的眼里,腐敗是從公私不分、占公家便宜開始的。他在給侄子的信中寫道:“或許有人要說我們是太不聰明了,然而世界上應(yīng)該有一些像我們這樣不聰明的人。”國學(xué)大師饒宗頤一生與書為伴,與詩為偶,終生求是、求真、求正,成了達古通今、學(xué)貫中西、享譽海內(nèi)外的國學(xué)泰斗,然而他自己卻說:我覺得我是個傻瓜,沒人像我這樣。一個自稱“不聰明”,一個自喻為“傻瓜”,實則反映了聰明者的聰明之道,揭示了真正聰明的“密碼”。
  人的本能,都是追求聰明、向往聰明的。但在有些事情上,卻需要一點“不聰明”的勁兒。這種“不聰明”,就是在原則問題上不變通、不通融,講認真、守得住,有時就得認點死理兒,有點“一根筋”;在是非問題上不投機、不鉆營,敢擔(dān)當(dāng)、有硬氣;在價值追求上不追名逐利、不跟風(fēng)起哄、不隨波逐流、不心浮氣躁,有定力、有風(fēng)骨。
  不過,現(xiàn)實中有些人似乎不太明白這個道理,硬“裝聰明”的有之,“聰明”過頭的亦有之。有的在公與私問題上,總喜歡占小便宜,打小算盤,貪一己私利;有的在是與非問題上,習(xí)慣于“裝睡”“叫不醒”,愛打擦邊球、走鋼絲,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做一些似是而非的事,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fēng)使舵,當(dāng)騎墻派;有的在虛與實問題上,熱衷于玩虛的、搞假的,盡干一些“云罩霧繞”“虛頭巴腦”的事,表面文章做得漂亮,甚至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做“兩面人”,當(dāng)“兩面派”;有的在名與利問題上,“小腦瓜”轉(zhuǎn)得飛快,“小動作”頻頻,還搞一些掩耳盜鈴的事,等等。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紙是包不住火的,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總覺得自己做一些事、搞一些名堂是天衣無縫、神不知鬼不覺的,有的則以為自己演技好,而且左右逢源,會有人“罩著”,出不了事。更有甚者看到周圍或身邊的人搞小聰明、耍小伎倆得了好處、占了便宜,甚至得勢又得利,于是也跟著來。這些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都得為自己表面“聰明”實則不聰明買單。這些年來,那些特別會“來事”和過于“聰明”的人,或被撕下面具,或自己掉入“坑”里,或占小便宜吃大虧,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落個雞飛蛋打、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jié)局,不禁讓人唏噓。
  聰明莫過“不聰明”,既是一種大智若愚、難得糊涂的處世哲學(xué),更是做人做事做官的一種清醒和自覺。這里所謂的“不聰明”,實際上心里最清楚,在公與私、是與非、虛與實、名與利等問題上,自己的屁股應(yīng)該坐在哪兒,什么是自己應(yīng)該而且可以追求的,什么是自己不能也不必向往的,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不跟風(fēng)不起哄守定力,不耍奸不?;酗L(fēng)骨,真正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這種“不聰明”是心中有數(shù)和心中有戒的“不聰明”,這種“不聰明”實乃最大的聰明。
編輯:高昊
?
友情鏈接